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想拿高分专利很重要!
发布时间:2018年06月07日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点击:

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从“专利”(60分,包括“知识产权”和“科技成果转化能力”)、“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”(20分)、“企业成长性”(20分)方面进行评价。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(不含70分)为符合认定要求。

在当今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,企业很难在成长性上拿高分。要想超过70分的及格线,就只能在专利上下功夫了!


发明专利很重要

今年高企新政策给知识产权划分类别:发明专利等属于I类,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等属于II类。5项以上的II类知识产权(5-6分)还不如1项以上的I类知识产权(7-8分)分数高!并且有效的I类知识产权可以多次使用于高企申报,II类只能用1次!


可见发明专利的认可度比实用新型、外观专利的高。然而,申报高企是不是只要有一两个发明专利就可以了呢?其实并不是这样。


专利数量更重要

“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≧5项”(1个授权的专利对应1项科技成果转化),才能拿到最高档次打分(25-30分)。因此,仅仅有一两个发明专利,是不足以在高企认定中获得评审专家的认可的!


也就是说,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,想要在这部分拿高分,最起码要拥有15项以上授权的专利!


你还敢说数量不重要么?那么,是不是说,有发明专利和专利数量就可以拿高分了呢?依旧没那么简单!


专利匹配度也很重要

高企新政策还要求专利和企业产品(服务)的技术相关度以及贡献值。你的专利内容一定是跟你的产品(服务)相关的,一定是发挥了核心支持作用的,也就是说随便写一些无关痛痒的专利,没有用!同时,自己研发的专利(1-6分)比别人送你的或者你买别人的(1-3分)得分要高。


如何拿高分?


1、发明专利提前策划布局

很多客户都认为面自己研发的技术含量低,花费2-3年时间还不一定能通过。发明专利授权周期需2年左右,因此要提前策划申请哦!


2、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补齐数量

除了发明专利,小编也建议企业在产品的外形、包装、研发生产设备等方面申请一些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,增加专利数量。


每逢高企申报期,评审专家都需要审核堆叠成山的高企申报材料,可别以为随便编一编的材料就能瞒过他们的双眼。高企审核涉及到税收问题,要求高度和细致程度超乎想象,也许您觉得完美无瑕的申报材料,在专家那里却是糟点满满!例如:


专家A:这企业的研发内容太简单,技术水平层次太低,材料缺乏专业性,胡编乱造,生搬硬套。

专家B:项目研发工作在去年展开,研发费用却在三年前就开始大量投入了,这不匹配啊。

专家C:仅阐述专利技术原理,未对该技术与同类、同行业比较,也未对效果作用进行说明,这是体现不出核心技术先进性的。

专家D:审计报告披露的收入。总资产信息与报备信息存在出入,我们可比企业财务人员想象中严谨哦!

专家E:部分申报企业资料上传不清晰、次序混乱、重要信息模糊,如何过关?


高企申报想拿高分也得从准备材料开始

准备一份合格的高企材料绝非易事


01

政策了解不透彻

不仅是高企申报本身,还有申报所需资质的申请政策也在不断变动,企业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五花八门的政策。


02

财务核算不规范

高企审查第一阶段就是地方科技、税务部门初审,这里出问题都到不了专家手里。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核算并不规范:研发费用含无形资产摊销金额,财务报表中无无形资产、会计报表没有研发核算、多个研发项目的研发经费雷同、研发费用大于管理费用等,另外要各类报表数据不一致也是个大问题。想要搞定财务核算,绝对要经历一番大折腾。


03

知识产权难申报

部分企业是纯粹为了申报高企而报专利,全部是实用新型,报的专利技术性不强,造成了知识产权与研发项目和产品的关键技术完全不搭界。


04

成果产品无关联

2016年重点关注科技成果转化,不仅要求年平均转化5项以上,还需要将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描述,要描述出技术成果是什么,怎么转化的,应用在哪个产品中,应用的效果如何,是否产生收益,并且做到一一对应,很多企业在此处吃了亏,且不说数量,首先知识产权跟项目和产品严重不匹配,明明成果与产品不相关硬要扯上关系,这就很难过关了。


05

项目研发不科学

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项目需要符合高新申报领域的要求,且因为评价指标中对科技成果转化有数量要求,因此要求企业对研发项目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,一方面满足实质的高新技术的要求,另一方面也要满足数量的要求。


06

产品挖掘不到位

对研发项目与产品的技术说明和证明材料的整合与挖掘不到位,在申报过程中出现对产品描述不清,技术性不强,佐证材料五花八门的情况。


07

企业人员资质弱

科研人员比例不达标、科技研发人员社保未购买、研发人员不满足183天、人员花名册的结构不合理、研发机构名称与管理水平中的文件存在矛盾、研发费用中的研发人员工资与人员花名册中的人员数量存在矛盾等,都是需要下大功夫整理和调整的。


08

材料编写缺经验

例如,申报人员不了解最新政策,不能做到整理材料有的放矢;不具备撰写任何技术资料的能力,不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出企业的技术创新性;资料审核和上传不严格,漏洞百出等。


东莞市富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© Copyright 2017 粤ICP备17139090号 技术支持:东莞网站建设